2020-09-07
2020-08-31
2020-08-24
2020-08-19
2020-08-13
2020-08-03
2020-07-20
2020-07-13
2020-07-07
2020-06-22
2020-06-15
2020-06-08
隨著武漢“解封”,“戰疫”主戰場由國內轉向國外,人們的目光更多轉向了複工複產。 而作為一家科技產業媒體,從疫情爆發至今,儀器信息網對於涉及“抗疫”的產業科技動態也做了全方位報道,尤其是那些讓人目不暇接的病毒檢測手段及相應產品的問世。 記得很多科研工作者都講過一句話,做科研要“立地頂天”。立地,指研究成果要滿足國家的需求,要將科研成果應用到產品中,服務社會。頂天,指作基礎研究時,要處在國際最前沿。幹式恒溫加熱器 科技部有關負責人在2月15日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也強調,“麵對當前疫情,科技人員從總體上來講,要關注打贏防疫攻堅戰,要做好在疫情過程當中對病人的救治工作。同時,在救治過程當中,對救治經驗進行記錄,進行總結,形成報告論文也是必要的”。 本文試圖對“抗疫”第一階段,中國科學家所取得的一些具有裏程碑意義的基礎性科研成果做一個簡要梳理。這些成果都已公開發表。
提到發表論文,就繞不開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的高福院士。1月24日,高福院士領銜的團隊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篇題為“A Novel Coronavirus from Patients with Pneumonia in China,2019”的文章。文中首次報道了2019-nCoV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家族中的第7個成員。 幾天以後,1月30日,《柳葉刀》發表了由中國疾控中心譚文傑、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史衛峰等人完成的工作“Genomic characterisation and epidemiology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implications for virus origins and receptor binding”。論文發現新型冠狀病毒進入人類細胞所使用的分子“通道”,即人類的受體,可能也與SARS病毒相同,都是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不過,作用過程不完全相似。 2月3日,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雜誌同日上線兩篇中國科研團隊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研究論文,這也是Nature雜誌首次發表新型冠狀病毒研究論文。幹式恒溫加熱器 複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張永振團隊的文章標題為“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該研究主要發表了新型冠狀病毒的基因組序列,它也為後續一係列核酸檢測試劑盒的開發提供了先決條件。